|
将不具备可比性的康乘、康敬本来华时间论短长意欲何为 二维码
535
将不具备可比性的康乘、康敬本来华时间论短长意欲何为 辽宁抚顺康庆山 2019.09.15 将不具备可比性的康乘康敬本来华时间论短长意欲何为?我真的不知道,恐怕只有康镇明先生自己能说的清楚。康镇明先生2017年11月22日在其《康氏家族四题》一文中,教训我说: 到洛阳看看有《千唐志斋》,再看看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中所载咸亨029号墓志,康敬本的祖上汉武帝元封年间就在张掖郡定居,比康乘来华早了八九十年,康乘怎么能称康居国入华第一人呢? 洛阳是不必去了,因为我有荣新江、张志清先生主编的《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专著,书中有中国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史睿先生的《金石学與粟特研究》,康敬本墓志铭全文是以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据以释录,缺字较多;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所刊图版相对完整,《全唐文补遗》所得文字较多。 《大唐故康敬本墓志铭》 君讳敬本,字延宗,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酋率望重,播美河西。因地命氏,派流不绝。故知东南擅竹箭之美,西北蕴球琳之珍。莫不事藉腴,兼耳望。昔金行失驭,水德未。五马跃而南浮,六龙矫而西坠。自戎居,世袭簪裾。曾祖默,周甘州大中正。祖仁,隋上柱国、左骁卫三川府鹰扬郎将。挺剑,栏清。戴鶡弯弓,鈎陈外警。父凰,隋起家右亲卫,加朝散大夫。属道销,帝改,降夜举,羽檄晨飞。皇泰元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迁上大将军,寻除左龙骧骠骑大将军、阳城县侯。五千攸长,照华毂以腾光;六校参营,肃雕戈而动色。星耸剑,纵贲育之雄;贯叶鸣弦,总平良之秘策。君襟神爽悟,性灵歆俊。操德学海,羽翰林。道实因,才不习古。文秀事刃之岁,穷览孔府之书;子山受之年,洞晓姬公之籍。以贞观年中,乡贡光国,射策高第,授文林郎,寻除忠州清水县尉,改授豳州三水县尉。两造甄,备举。官不留辜,行无冤滞。迁上台司礼主事。清览要枢,仙闱总辖。君援松表性,指水濯心。厕鸡香而含芬,陪雀而爲。司成硕学,就释十翼之微;弘文大儒,询明六义之奥。绚彩,笔海澄漪。耸邓林之翘干,湛亹波而积翠。授晋州洪洞县丞,魏地要,关河重复。吏多机巧,人怀狙诈。君赞一同,辅百里。夜渔莫隐,朝雉见驯。迁授虢州录事参军事。精丽神臯,地华仙邑。听鸡之谷,表里山河;休牛之郊,襟带陆。上珪璋令望,杞梓贤明。行修兼举,辞艺具赡。何得预兹简擢,授受佥宜。君方,抗庳无避。居忠处正,履道依仁。以丁忧还,哀感行路。号天靡傃,擗地无。生难返,扶而不起。遂婴痼,亟改炎凉。与善无徵,降年不永。春秋卌有八,卒於章善里第。乔木欲秀,严霜摧;长衢方骋,腾云景灭。巷歌邻相,寂寞无闻;水成风,凄然有辍。且毁灭行,诚阙礼经;孝感神明,彰於典册。即以咸亨元年月十四日,迁於北上翟村西原,礼也。乃爲铭曰(志铭从略)。 关键词:康敬本“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红色是笔者加的,为突出康镇明先生轻信康敬本后人对康敬本墓志的自叙是汉武帝元封年间来华,家居张掖的“伪托”;黑体字是“通行拓本”所缺之处,史睿先生根据《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所刊“善拓”所补充。由康敬本墓志铭得知,曾祖康默为北周为甘州大中正。这样康敬本的康居人也,应改为“康国人”也;北周据《中国历代纪元表》载,557--581年,取其中值为569年,悬泉遗址出土的康乘汉简记载的年代时汉成帝阳朔四年,即公元前21年。如此说来康敬本的曾祖康默不是比康乘早来华八、九十年,而是晚来590年。真是天大的落差!令人啼笑皆非。康居国与康国的分界点在《晋书》与《魏书》的记载之间: 《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四夷 西戎 康居国 P:1697 康居国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与粟弋、伊列邻接。其王居苏薤城。风俗及人貌、衣服略同大宛。地和暖,饶桐柳蒲陶,多牛羊,出好马。泰始(西晋武帝265-275年)中,其王那鼻遣使上封事,并献善马。 《魏书·一百二列传第九十》西域传 康国P:1543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恆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世夫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多人居。大臣三人共掌国事。其王索发,冠七宝金花,衣绫、罗、锦、绣、白叠;其妻有髻,幪以皁巾。丈夫剪发,锦袍。名为强国,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有胡律,置于袄祠,将决罚,则取而断之。重者族,次罪者死,贼盗截其足。人皆深目、高鼻、多髯。善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婚姻丧制与突厥同。国立祖庙,以六月祭之,诸国皆助祭。奉佛,为胡书。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出马、驼、驴、犎牛、黄金、硇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锦、叠。多蒲萄酒,富家或致十石,连年不败。太延(435-440年)中,始遣使贡方物,后遂绝焉。 荣新江先生早在2003年的《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一文,文中提到《康敬本墓志》时,就有: 《康敬本墓志》(670年,洛阳):“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酋率望重,播美河西。”[51]康居为汉代西域古国,唐时往往代指粟特康国,“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52]。所以康敬本是从康国迁到河西的,所谓元封时(公元前110-105年)迁家张掖的说法,显系伪托。 (荣新江: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51]《唐代墓志汇编》,530-531页;《全唐文补遗》第2辑,234页。 [52]《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康国条。 不知康镇明先生是没有读过《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一文,还是对荣新江先生的“文章”不屑于顾。到了2017年11月还拿康敬本墓志铭中的“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来论“短长”岂不“怪哉”! 更为奇怪的是我认为康乘与康敬本二人没有可比性,康乘有《汉书·西域传》记载康居王侍汉质子的“史证”: P:2868 至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嫚,不肯与诸国相望。 还有《梁书·康绚传》的记载加以确认: P:196 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 更有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的考古资料的“物证”: 据郝树声、张德芳先生合著的《悬泉汉简研究》中,“关于康居的记载”14枚汉简,其中简11有: “简11:阳朔四年四月庚寅朔戊戌…… 送康居王质子乘……如律令(90DXT0215:17)” 简长23、宽1.3厘米,简上有字两行,模糊不清。尚能释者第一行有“阳朔四年四月庚寅朔戊戌”11字,第二行有送康居王质子乘”和“如律令”等10字。阳朔为成帝第三个年号,四年为前21年。所谓“至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在这里得到了证实。 康敬本只有墓志铭的“孤证”,而且被荣新江先生称之为:“显系伪托”,两者哪来的可比性!如此说来康镇明先生将不具备可比性的康乘康敬本来华时间论短长意欲何为?我真的不知道!恐怕只有康镇明先生自己能说的清楚。 下一篇匡改康也有京兆郡望及堂号
文章分类:
康居康氏
|